種植馬鈴薯應該如何施肥?
作者:河南稼稼樂農業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:次 時間:2020-10-31
我國南、北地區都有種植馬鈴薯,土壤肥力很不一致。在南方土壤缺鉀多,應增施鉀肥,在北方土壤缺磷多,應增施磷肥,但馬鈴薯對鉀素需求大,也應該重視。試驗表明,馬鈴薯在整個生育期間,不同的生育階段需要的養分種類和數量都不同。幼苗期吸肥很少,發棵期陡然上升,到結薯初期達到吸肥量峰值,然后又急劇下降。按氮、磷、鉀三要素占總吸肥量的百分比計算,從發芽期到出苗氮磷鉀分別占百分之6、百分之8和百分之9;發棵期分別為百分之33、百分之34和百分之36;結薯期分別為百分之56、百分之58和百分之55。
施肥方法
馬鈴薯是塊莖作物,喜歡疏松的砂性土壤,要求氣溫涼。施肥時應有較多的農家肥配合化肥作基肥,這樣能改良土壤的物理性,有利于生長和結薯。
1、重施基肥。馬鈴薯是塊莖作物,喜歡疏松的砂性土壤,要求氣候涼爽。基肥用量一般占總施肥量的2/3以上,基肥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,增施一定量的化肥,特別是磷鉀化肥作基肥,這樣能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質,有利于生長和結薯。基肥中氮肥用量約占百分之50,基肥的施用方法是在種植前溝施或挖洞施,深15厘米左右。具體施肥量為畝產1500公斤左右的地塊,每畝施農家肥1500-2500公斤,尿素20公斤,普鈣20-30公斤,鉀肥10-12公斤,或高氮高鉀型的復合肥40-60公斤,高產地區施肥量可適當增加。化肥要施于離種薯2-3厘米處,避免與種薯直接接觸,施肥后覆土。
2、及早追肥。追肥要結合馬鈴薯生長時期進行合理施用。幼苗期要追施氮肥,可結合中耕培土每畝用尿素5-8公斤對水澆施,有利于保苗。馬鈴薯開花后,一般不進行根際追肥,特別是不能追施氮肥,馬鈴薯開花后,主要以葉面噴施磷、鉀肥,每畝葉面噴施百分之0.3-0.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50公斤,若缺氮,可增加100-150克尿素,每10-15天噴一次,連噴2-3次。馬鈴薯對硼、鋅比較有反應,如果土壤缺硼或缺鋅,可以用百分之0.1-0.3的硼砂或硫酸鋅根外噴施,一般每隔7天噴一次,連噴兩次,每畝用溶液50-70公斤即可。特別要提醒農民朋友,馬鈴薯是喜鉀作物,在平衡施肥中要特別重視鉀肥的施用。同時,不宜施用過多的含氯肥料,如氯化鉀,應選用硫酸鉀,否則會影響馬鈴薯品質。